阿富汗之所以被稱為“帝國墳場”,得從兩個角度來說明:

首先,它是帝國爭奪的要地。盡管阿富汗只是南亞次大陸西北端的內陸之地,但其東南經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;西北鄰中亞和西亞,能抵地中海。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,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,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。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,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沖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“這也民阿富汗的悲劇所在,”我在馬紮裏沙裏夫(巴爾赫省省會)與副省長對話的時候他告訴我:“任何要在亞洲和印度洋稱霸的帝國,都壹定會試圖征服阿富汗,進而控制南亞次大陸,最終奪取印度洋。這壹戰略地理位置讓阿富汗無可避免地成為帝國興亡的犧牲品。要不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,富汗金屬礦產和石油資源的阿富汗早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。”因此,蒙古帝國、大英帝國、前蘇聯和美國都試圖征服阿富汗,而共同的因素就是看上它的戰略位置。

其次,阿富汗確實是“墳場”。英國殖民者出於與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,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,因此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。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,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,使阿倒向了沙俄。英隨即以“俄國威脅”為幌子,加緊進行戰爭準備,決心出兵阿富汗,推翻阿親俄政府,扶植傀儡政權。1839年4月,英軍3萬多人經長途跋涉,先後到達奎達,而後越過霍賈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;英軍另壹路強行穿越開伯爾山口,配合英軍主力作戰。阿軍僅有1.5萬人,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遠不及英軍。英軍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茲尼省,兵臨喀布爾城下。阿富汗統治者向俄求援遭拒,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難,英國隨在喀布爾建立傀儡政權。為回擊英國侵略軍,阿富汗民眾集體展開抗英遊擊戰爭。各地遊擊隊依托有利地形,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,襲擊英軍哨所,切斷敵交通補給線,收復重要城鎮。英軍在阿遊擊隊沈重打擊下,士氣低落,惶惶不可終日。1841年11月2日,喀布爾爆發起義,各地遊擊隊舉行聯合反攻,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沖向預定目標。起義軍英勇作戰,勢不可當,當晚就占領了喀布爾全城。第二天起義軍向城外的英軍據點進攻,英殖民軍驚呼“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”。戰至9日,起義軍攻占了喀布爾至巴拉·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,後又擊斃英國公使,英軍被迫同意從喀布爾撤軍。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.6萬人在向邊境撤退途中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,最後只有壹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,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!我在阿富汗喀布爾采訪期間,當地民眾除了人人都會講述其祖輩如何打敗英軍的故事外,還有就是被帶到喀布爾的英軍墓地,展示他們祖輩的“戰果”。

至於蘇軍在阿富汗作戰十年不但勞而無功,反而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壹是眾所周知的。行進在阿富汗國家1號公路沿途,特別是在興都庫什山腳下,不時能看到翻在河邊谷地裏的蘇軍坦克戰車的殘骸。喀布爾市區高山頂上蘇軍的戰車殘骸成為孩子們玩樂的場所,而在帕爾旺省,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:在興都庫什巍巍的群山背景下,數以千計的蘇軍坦克、運兵車、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形成兩個巨大的“坦克戰車墳場”,而這兩處墳場正是“帝國墳場”的最好寫照!

那麽,強大的帝國為何在阿富汗屢戰屢敗呢?

首先,阿富汗普什圖、塔吉克、烏茲別克各主要民族之間盡管很不團結,內部紛爭讓阿富汗常年處於內戰之中,但只要有任何外來的勢力入侵,他們便出奇團結地與外來勢力戰鬥,而且意誌十分堅定。我采訪過阿富汗壹個省的塔利班“省軍區司令”。這位大叔告訴我說:“比武器,比技術,比人數,比手段,我們可能都不如以前的俄羅斯人,現在的美國人,但我們有的是時間。我打不過美國人,我兒子繼續,我兒子打不過,我孫子還會繼續。時間會站在我們這壹邊的!”這位塔利班司令的心態可謂阿富汗民眾的代表心理,也是他們面對外來入侵力量時的必勝信心基礎。

其次,阿富汗的地勢極其險峻,險峻到令先代化的先進武器都失去作用,以至於最終只能短兵相接與阿富汗抵抗力量拼近戰。我曾隨同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坎大哈地區清剿塔利班。這支前身是“兄弟連”的302野戰炮兵營營長告訴我說:“蘇軍當年的重裝甲部隊為何失利?因為他們作戰前沒有仔細研究過阿富汗的地形地勢,以至於當阿富汗遊擊隊在山邊伏擊車隊時,蘇軍才發現他們的機槍和火炮的仰角無法對山上的遊擊隊發起攻擊 。這血的教訓是蘇軍教我們的,所以我們很少用重裝甲去對付塔利班,也改進了裝甲戰車的車載武器仰角。”在帕爾旺省采訪時,壹位當年的反蘇遊擊隊長告訴我:“我們會故意放蘇軍的坦克分隊進入山谷,把頭和最後壹輛車壹打,它整支部隊就進退兩難,然後坐等夜間氣溫驟降,冷得受不了的蘇軍就會鉆出坦克生火取暖,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容地將他們壹個個放倒!”

第三,人民戰爭令外來軍事力量無以適從。我在塔大哈阿根達布河谷參戰美軍清剿行動壹個月。給我最深的印象是,妳不知道誰是塔利班誰是普通民眾,因為壹個普通的大叔早晨下地割草時,他筐裏背的可能就是壹枚土制炸彈。拿起武器是塔利班,放下武器是普通百姓,這樣的人民戰爭戰術讓任何的帝國武裝都無力戰勝。

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是保持軍事存在,從而威懾印度巴基斯坦,威脅中國西部戰略腹地,劍指中亞俄羅斯的後院。因此,他只需以最小的代價保持這樣的戰略存在就不算失敗。這也是美國吸取此前帝國的失敗後采取的新戰略。

 

阿富汗之所以被稱為“帝國墳場”,得從兩個角度來說明:

首先,它是帝國爭奪的要地。盡管阿富汗只是南亞次大陸西北端的內陸之地,但其東南經南亞次大陸可下印度洋;西北鄰中亞和西亞,能抵地中海。全國五分之四的面積為山地和高原,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興都庫什山脈橫陳境內,是中亞與南亞間的重大障礙。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,使其成為南亞與中亞和西亞的交通要沖,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。“這也民阿富汗的悲劇所在,”我在馬紮裏沙裏夫(巴爾赫省省會)與副省長對話的時候他告訴我:“任何要在亞洲和印度洋稱霸的帝國,都壹定會試圖征服阿富汗,進而控制南亞次大陸,最終奪取印度洋。這壹戰略地理位置讓阿富汗無可避免地成為帝國興亡的犧牲品。要不是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,富汗金屬礦產和石油資源的阿富汗早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。”因此,蒙古帝國、大英帝國、前蘇聯和美國都試圖征服阿富汗,而共同的因素就是看上它的戰略位置。

其次,阿富汗確實是“墳場”。英國殖民者出於與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,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,因此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。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,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,使阿倒向了沙俄。英隨即以“俄國威脅”為幌子,加緊進行戰爭準備,決心出兵阿富汗,推翻阿親俄政府,扶植傀儡政權。1839年4月,英軍3萬多人經長途跋涉,先後到達奎達,而後越過霍賈克山口侵入阿富汗西南部;英軍另壹路強行穿越開伯爾山口,配合英軍主力作戰。阿軍僅有1.5萬人,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裝備上都遠不及英軍。英軍很快就攻占了坎大哈和加茲尼省,兵臨喀布爾城下。阿富汗統治者向俄求援遭拒,只好逃到布哈拉避難,英國隨在喀布爾建立傀儡政權。為回擊英國侵略軍,阿富汗民眾集體展開抗英遊擊戰爭。各地遊擊隊依托有利地形,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,襲擊英軍哨所,切斷敵交通補給線,收復重要城鎮。英軍在阿遊擊隊沈重打擊下,士氣低落,惶惶不可終日。1841年11月2日,喀布爾爆發起義,各地遊擊隊舉行聯合反攻,怒不可遏的喀布爾市民手執各種原始武器沖向預定目標。起義軍英勇作戰,勢不可當,當晚就占領了喀布爾全城。第二天起義軍向城外的英軍據點進攻,英殖民軍驚呼“阿富汗全國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對我們了”。戰至9日,起義軍攻占了喀布爾至巴拉·喜薩爾要塞間的全部據點,後又擊斃英國公使,英軍被迫同意從喀布爾撤軍。英軍殘部及隨行人員和家屬1.6萬人在向邊境撤退途中多次遭到起義軍的伏擊,最後只有壹名身負重傷的軍醫跑回賈拉拉巴德,報告了英軍全軍覆沒的消息!我在阿富汗喀布爾采訪期間,當地民眾除了人人都會講述其祖輩如何打敗英軍的故事外,還有就是被帶到喀布爾的英軍墓地,展示他們祖輩的“戰果”。

至於蘇軍在阿富汗作戰十年不但勞而無功,反而成為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壹是眾所周知的。行進在阿富汗國家1號公路沿途,特別是在興都庫什山腳下,不時能看到翻在河邊谷地裏的蘇軍坦克戰車的殘骸。喀布爾市區高山頂上蘇軍的戰車殘骸成為孩子們玩樂的場所,而在帕爾旺省,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:在興都庫什巍巍的群山背景下,數以千計的蘇軍坦克、運兵車、武裝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形成兩個巨大的“坦克戰車墳場”,而這兩處墳場正是“帝國墳場”的最好寫照!

那麽,強大的帝國為何在阿富汗屢戰屢敗呢?

首先,阿富汗普什圖、塔吉克、烏茲別克各主要民族之間盡管很不團結,內部紛爭讓阿富汗常年處於內戰之中,但只要有任何外來的勢力入侵,他們便出奇團結地與外來勢力戰鬥,而且意誌十分堅定。我采訪過阿富汗壹個省的塔利班“省軍區司令”。這位大叔告訴我說:“比武器,比技術,比人數,比手段,我們可能都不如以前的俄羅斯人,現在的美國人,但我們有的是時間。我打不過美國人,我兒子繼續,我兒子打不過,我孫子還會繼續。時間會站在我們這壹邊的!”這位塔利班司令的心態可謂阿富汗民眾的代表心理,也是他們面對外來入侵力量時的必勝信心基礎。

其次,阿富汗的地勢極其險峻,險峻到令先代化的先進武器都失去作用,以至於最終只能短兵相接與阿富汗抵抗力量拼近戰。我曾隨同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在坎大哈地區清剿塔利班。這支前身是“兄弟連”的302野戰炮兵營營長告訴我說:“蘇軍當年的重裝甲部隊為何失利?因為他們作戰前沒有仔細研究過阿富汗的地形地勢,以至於當阿富汗遊擊隊在山邊伏擊車隊時,蘇軍才發現他們的機槍和火炮的仰角無法對山上的遊擊隊發起攻擊 。這血的教訓是蘇軍教我們的,所以我們很少用重裝甲去對付塔利班,也改進了裝甲戰車的車載武器仰角。”在帕爾旺省采訪時,壹位當年的反蘇遊擊隊長告訴我:“我們會故意放蘇軍的坦克分隊進入山谷,把頭和最後壹輛車壹打,它整支部隊就進退兩難,然後坐等夜間氣溫驟降,冷得受不了的蘇軍就會鉆出坦克生火取暖,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容地將他們壹個個放倒!”

第三,人民戰爭令外來軍事力量無以適從。我在塔大哈阿根達布河谷參戰美軍清剿行動壹個月。給我最深的印象是,妳不知道誰是塔利班誰是普通民眾,因為壹個普通的大叔早晨下地割草時,他筐裏背的可能就是壹枚土制炸彈。拿起武器是塔利班,放下武器是普通百姓,這樣的人民戰爭戰術讓任何的帝國武裝都無力戰勝。

美國在阿富汗的戰略是保持軍事存在,從而威懾印度巴基斯坦,威脅中國西部戰略腹地,劍指中亞俄羅斯的後院。因此,他只需以最小的代價保持這樣的戰略存在就不算失敗。這也是美國吸取此前帝國的失敗後采取的新戰略。

法國綠騎士 日本騰素 黑金 德國黑金剛 一炮到天亮 Climax印度神油 美國西姆 一想就硬推廣海報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mall7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